市级非遗项目《木雕技艺》
木雕技艺,是指产生并世代传承于巴中市通江县境内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。作为一种成熟的手工技艺,主要是通江县境内木雕传承人利用当地木材资源,包括柏树、香樟树、板栗树以及部分质地坚硬的杂木,来进行雕刻加工,在长期的生产、生活实践中,摸索总结出了木雕技艺的各个环节和技艺手法等,它是当地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聪明智慧的结晶。其传统技艺包括选材、干燥、选题、草图、造型、雕刻、打磨、上漆、命名等环节。最终形成如茶几、拐杖、衣柜等一系列的实用器具和人物摆件、挂饰、装饰品等系列艺术作品,提供了了木雕艺术在通江县境内流传至今的必要条件,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艺术与实用手工相结合的艺术类别。
此项目,分布于巴中市东部的通江县地区,以通江县诺江镇区域以及周边地域为主要传承区域。传承活动主要分布于县内部分乡镇的手工艺人以及手工生产作坊。传习范围涉及县内部分乡镇,包括通江县城、广纳、麻石、诺水河等数个乡镇,幅员面积100余平方公里。木雕原材料数种常用木材分布范围广泛,在县域内33个乡镇地区均有丰富资源。
通江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,辖33个乡镇、326个村,幅员面积4116平方公里,居北纬30°39′—31°33′,东经106°59′—107°46′之间,北与陕西省南郑、西乡、镇巴三县毗邻,东接万源市,南接平昌县,西与巴州、南江二县相依。属边远地区、贫困地区、革命老区,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,素有“一府三乡”的美誉。 通江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,气候特征为夏季气温高,日照多,雨量集中;秋季气温下降快,多阴雨;冬季无严寒,多阴天,少雨雪,常发生冬旱。年平均气温16.7℃,年降雨量1100毫米。长年多雾,基本雨热同季,冷热四季分明,干湿两季明显。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2%,年日照时间1299.2小时。境内沟壑纵横,高山环抱,林木资源丰富,树木种类繁多,能为木雕技艺的广泛传承、木雕产品的大量使用提供基础。
木雕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生,从一开始不自觉的行为,到人们有了审美,木雕才真正成为一门艺术。秦汉两代时期木雕工艺趋于成熟,绘画、雕刻技术精致完美。明清时代的木雕品题材,多见为生活风俗、神话故事,诸如吉庆有余、五谷丰登、龙凤呈祥、平安如意、松鹤延年等木雕作品,深受当时社会欢迎。木雕技艺一直传承并流传于通江县境内从未间断,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基础。